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——建筑陶瓷企業先進制造系統的構建”項目評審會精辟觀點集錦
□ 記者 潘離竹
自從國家提出了“中國制造2025”之后,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”就成了業內炙手可熱的話題。隨著這個話題在業內的持續發酵和深入,由中國陶瓷產業發展基金會資助的相關路徑項目規劃也一一啟動,并進入驗收階段。
其中,由張柏清教授一行專家學者共同承接的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———建筑陶瓷企業先進制造系統的構建”項目的評審會,于7月初順利舉行,項目成功通過驗收。該項目的成功驗收,從某種意義上說,對推動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”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。
關于“中國陶瓷2025”如何走的話題,曾一度在業內引發過不少思考,本媒體也曾數度關注,并深入進行相關采訪探討。筆者有幸參與了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———建筑陶瓷企業先進制造系統的構建”項目評審會,在當日的評審會上,一眾專家除了對項目本身的建議之外,也紛紛針對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”怎么走,路徑怎么制定,規劃如何策動,發表了自己的看法,其中不少觀點精辟,見解獨到。為了進一步引發行業對于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”的思考,也為了不將一眾行業重量級專家們的精辟見解埋沒,記者特意整理了本稿,旨在分享并啟發行業思維。
打開國際視野,有前瞻思維
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吳建青: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”,要制定這個發展路線,需要打開國際視野,對比歐美發達國家的工業4.0是怎樣一個狀況,歐美建陶企業的先進技術是怎樣的,從而找出我們目前的差距在哪里。
與此同時,前瞻性的視野很重要。譬如,可以預測一下未來可能會出現哪些新技術,會有哪些技術可以出現在建陶企業的生產發展當中,解決哪些具體問題。
廣東賽因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、高級工程師黃建起:“中國制造2025”最終要解決的是“效率”、“用工”、“環境”這三個問題,實現規?;某杀?,實現效率化的成本。如果將這些方面進行很好的提煉和總結,應該是一個總體思路,可以很清晰。
作為中國制造的一部分,建筑陶瓷在制造業方面,就需要進行比較,弄清楚國際上先進的工廠是什么樣子,技術如何,我們又是什么樣子,和國外對比,我們處于怎樣的水準。
注重綠色制造,合理資源配置
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、高級工程師尹虹:“中國建筑陶瓷的2025”要弄清楚“綠色制造、綠色建材”的概念。需要綜合去考慮中國建筑陶瓷2025,綠色制造與傳統制造的不同。
什么是綠色制造?綠色制造具有非常深刻的內涵:1)要求在產品的生命周期過程和物流轉化過程,都能夠減少污染物排放,保護環境,實現資源優化。 2)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盡量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損害。
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所長、高級工程師馮斌:先進制造,必然要關注綠色制造和綠色建材方向,要注重資源優化。一些體現我們資源的利用率的優化技術,以及資源消耗率。比如,土地資源的優化、比如燒成技術的優化、坯料含水率的改進等等。這里面,減水劑、快速燒成等產品和技術都有較大作用,值得引起重視。
另外,也可以制定一些清晰的節能標準,譬如,寬體窯與窄窯相比,具體的對比數據如何,標準怎樣。這些都值深得深入細致的關注。
智能化要有詳實路徑,可持續深化
佛山市新景泰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基昌:個人認為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”其自動化、機器人方向是要有詳細路徑的。以新景泰為例,對于這種機器代人是有一個過程的,大致可以分為四步走。一是人讓機器來做,人發布指令,機器去完成;二是讓機器做了,還能告訴人它做的如何,具體數據怎樣;三是機器有了智能、可以自我診斷,將診斷數據反饋給人;四是經過互聯網數據聯通之后,機器可以進行網絡的自我修復。
湖北亞細亞陶瓷有限公司副總裁林要軍:制定“中國建陶2025”發展規劃,應該大致有以下個方向的內容。
一是路線圖,我們3年、5年的要到什么階段,工藝上、技術上應該是怎樣的標準,裝備的國產化比例又怎樣。
二是對比圖,我國的建筑陶瓷與國外對比怎樣。別人是3.0階段,我們是否完成了2.0?我們從燒成到后加工,從包裝到倉儲再到運輸是什么水平?對比如何?我們建筑陶瓷行業與其他行業對比,跨行業比較,同品類的比較,譬如:與水泥行業相比較,和玻璃行業對比等等,我們陶瓷行業處于怎樣的位置?
由于是“中國建陶2025”,那么還需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來分析,中國的特色非常重要。否則,盲目跨越發展,引入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,可是在國內無法適合中國國情,用不了,這也是很大的問題。
三是建筑陶瓷的發展趨勢圖。智能化(減少人工)、綠色化(環保)、薄型化和大型化。這其中,瓷磚的規格國際上的趨勢是越來越大,越來越薄,其實是從材料儲備和倉儲儲備的角度來考慮的,大型具有更多這方面管控的優勢。
四、工業4.0具體是什么?智能化工廠、智能化的生產模式、智能化的物流。這里面,智能化物流很重要。
中國地大、市場區域化,將來產區的統籌非常關鍵,譬如,拋光磚基地可以是在佛山,瓷片在山東,每個產區都有其自己的區位特色產品等。
不可忽視的“協同”問題
華夏陶瓷網總編輯劉小明:“建筑陶瓷2025”的提出,顯得有一點過于聚焦了。我們要看清自己的時候,是要放在一個環境里面的,如何將環境說清楚,我們處于什么樣的位置,未來是要協同的。如何去解決這個協同的問題,行業范圍內出來這個“2025”的標準之后與整個國家的協同路徑在哪里?這里面,解決行業上下游各企業老板、協會、政府之間的協同很關鍵。
以人為本,弄清需求趨勢很關鍵
廣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惠寧:關于“中國建筑陶瓷2025”,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要探討。
第一,和中國的小康社會一樣,那么這個“2025”的目標達到水平是怎樣的,要有具體的描述,其他國家的描述可能會多一點,那么對比他們國家工業4.0時代的瓷磚是怎樣生產的?要有一個參考。
究竟別人建陶的2.0、3.0、4.0分別是什么標準,中國對比看看,目前處于什么標準上?這一點非常關鍵。弄清楚了這一點,建陶企業就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對照,可以很清晰要如何完善。
第二,行業發展的三個要素需要弄清楚。1、建陶是建筑的一個部分,建筑陶瓷的4.0是什么狀況?那么陶瓷處于這個建筑陶瓷的狀況當中,提出相應的要求。搞清楚建筑材料的發展規律,然后就知道要干什么,怎么去干。
2、要看人的需求如何。人在未來十年需要什么,需求是什么樣的變化?
3、看看未來十年、十五年,瓷磚的發展規律是怎樣的。
第三,跨行業的通用技術。有很多其他行業都在用的技術,但瓷磚還沒有用的。國家工業4.0是國家要解決的普遍通用的技術問題,而建筑陶瓷4.0是解決建筑陶瓷行業內的通用技術問題。